民谚有云,“小暑大暑,上蒸下煮”,自打入夏以来,小编这条命就是空调给的。说正经的,一提到避暑纳凉,在科技发达的现代社会,人们可以依靠空调、电扇等手段来纳凉,而在科技没那么发达的古代,人们又将如何应对炎热的天气呢? 实际上,古人虽然没有现代的高科技产品,但是他们凭借智慧和劳动也创造出的很多避
民谚有云,“小暑大暑,上蒸下煮”,自打入夏以来,小编这条命就是空调给的。说正经的,一提到避暑纳凉,在科技发达的现代社会,人们可以依靠空调、电扇等手段来纳凉,而在科技没那么发达的古代,人们又将如何应对炎热的天气呢?
实际上,古人虽然没有现代的高科技产品,但是他们凭借智慧和劳动也创造出的很多避暑设施以及消夏产品。总结来看,古人的避暑途径分为三种:避暑的凉房、避暑的饮食以及避暑度假区。
古人称可以避暑消夏的房间为夏房,后来是泛指一切用于纳凉的房间,效果类似于现代的空调房,比如先秦时期的“窟室”、秦汉时期的“凉房”以及后来的“冰室”。不过由于夏房的制造成本高,所以一开始只有帝王及贵族才能拥有。
先秦时期在贵族中流行的夏房叫做窟室,是一种类似于现代地下室的房间。由于窟室建造在避开日照的地下,内部阴凉,所以夏天一些重要的餐饮宴会都会在窟室内举办。郑国大夫良霄就经常在自家的窟室里饮酒作乐,通宵达旦。
比起中原地区,位于现今湖北、江苏地区的楚国、吴国贵族消夏更是离不开窟室。公子光在宴会上派专诸刺杀吴王僚,就是在盛夏时节,利用了吴王僚来自己家窟室消夏的机会。后来公子光就成为了吴王阖闾。
先秦的窟室除了利用自然条件降温外,还利用冰块进行降温。从周代开始,就有一种专门为王室采集冰块的官职——凌人,从每年十二月开始,将冰块收集到冰窖储藏,第二年夏天的时候供王室使用。这种采冰制度一直沿用到清代。
到了汉代帝王贵族便不再使用地下室,而是建造专门的空调房——清凉殿,与清凉殿配套的消夏设施还有石质的床以及冰块。石床不易导热,在夏天非常的凉爽;殿内四角以及皇帝周围盛放冰块降温,侍女在旁边扇扇子,这样的凉殿异常奢华。
唐代的时候,宫中依水建造含凉殿,利用机械装置将殿旁的水抬到高处,水再由高处落下推动扇车的扇叶,从而为殿内传去凉风。同时含凉殿的四周还有凉水从上流下形成的水帘,进一步保证殿内的凉爽。
明清时期的夏房除了以上的设施,还在房檐的建筑设计上下了功夫。比如明代以后的建筑规制是:“檐步五举,飞椽三五举;柱高一丈,平出檐三尺,再加拽架”。这样的建筑规格是根据冬夏季日影的角度(就是今天所说的太阳高度角,北京地区冬至正午太阳高度角为27°,夏至正午太阳高度角为76°)差异来设计的。宫内的北房有了这个角度的屋檐,就能够在夏至前后,屋檐遮阳;到了冬至前后,阳光满室,使得房间内有冬暖夏凉之感。
古代帝王贵族可以不计成本的建造夏房,但是普通百姓就不得不量力而行了。有钱一点的百姓,他们会在家中的厅内或者房间里挖一个深井,井口用盖子盖妥,盖子上凿孔,夏天便有冷气从孔里面传出来。而且空调井除了有夏季纳凉的效果,还能储藏食物,延长存放周期。老版的《三国演义》里有这样的一个情节:盛夏时节,张飞将自家肉店的猪肉存放在一口井里,井上面盖上磨盘,张飞说:“谁能推开此磨盘,可尽取井中肉”。鉴于《三国演义》成书于明代,可见挖深井储肉至少在明代就已经有了。在现今保留下的明清民宅中,很多富人家中确实也都挖有空调井。
明清时期,一种类似于先秦时期窟室的土房建筑在民间流行起来。有点类似于窑洞或者地道,各家的土房通过地道连在一起,有点像电影《地道战》中的场景。土房除了纳凉,还能预防盗匪、储存物品。
实际上,除了皇家园林外,还有很多避暑区也向民间开放,比如四大避暑胜地:庐山、北戴河、鸡公山和莫干山,其中最出名当属庐山和北戴河。庐山因为海拔高,雨量充沛,环境幽静,大诗人李白的两首《望庐山瀑布》就是在庐山避暑期间创所;到了近代,庐山更是成为政治人物避暑度假胜地。北戴河靠海,气候湿润,更是富商大贾、中外人士都喜爱的避暑区域。不过总地来说,避暑度假区还是有钱人才能享用的,毕竟在古代大多数人可能一辈子也走不出方圆一百里的范围。
什么,装修还用自己的钱?!齐家装修分期,超低年利率3.55%起,最高可贷100万。立即申请享受优惠
2015年11月14日 星期六 十月 初三
【乙未年 丁亥月 甲午日 】
结果已同步发送到您手机,齐家网,帮助用户轻松实现装修,感谢您的使用。
白羊座 更适合于“现代简约” 装修风格
可参考如下更多“现代简约”风格装修案例图 更多